急促的铜锣声划破了山村深处的宁静!“快!紧急转移!洪水来了!”在神垕镇西部山区的槐树湾村,村干部侯非一边用力敲锣,一边大声呼喊,引导着村民沿预定路线迅速向山洪灾害避灾安置点转移。与此同时,几名应急队员搀扶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快步奔向安全地带。这紧张有序的一幕正是当前“七下八上”主汛期,神垕镇16个村(社区)同步开展的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演练现场。
神垕镇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山区岭谷高差大、坡陡谷深,河床坡降陡峻,极易形成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全镇现有山洪灾害危险区16处,分布于16个村(社区),直接威胁229户、100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及1109.5亩耕地、1635间房屋安全。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神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党建为引领集中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演练,旨在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升能力,为安全度汛构筑坚实防线。
党建引领,周密部署强根基。神垕镇深化“党建+应急”工作模式,16个村(社区)在镇党委统一部署下成立以支部书记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以党员和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每个村(社区)均配备了至少1名监测员、1名报警员以及10名以上应急抢险队员,确保应急力量时刻在线、责任到人。演练前,各村(社区)组织提前部署,结合辖区地形特点和历史险情,精准细化演练方案,明确党员责任区和应急分工。通过入户走访、张贴海报等方式,向危险区群众普及预警信号、疏散路线和自救技巧,确保防灾知识入脑入心,排查登记汛期外来人员,引导群众提升防灾减灾意识。
实战检验,环环相扣砺精兵。随着预警信号骤然响起,应急响应机制立即启动。监测员实时报告“险情”,报警员迅速利用手摇报警器、铜锣、广播等工具发出紧急疏散指令。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按照预案分工,高效有序地组织引导群众,特别是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沿着预定安全路线向避灾安置点快速转移。应急抢险队迅速集结,模拟排查险情、处置突发状况;后勤保障组快速调配应急物资;医疗救护组现场待命处置“伤员”。整个演练过程组织严密、反应迅速、配合默契,各环节衔接流畅,是对应急预案实用性和队伍实战能力的有效检验。
淬炼能力,筑牢防线保民安。本次实战化演练是神垕镇严阵以待、积极应对“七下八上”关键期风险挑战的重要举措。通过真演实练,淬炼了党员干部在危急关头的担当精神和应急处突能力,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同时也让危险区群众在参与中进一步熟悉了流程、掌握了技能,切实提升了风险防范意识和紧急避险能力。神垕镇正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总结经验、查补短板,持续提升应急响应水平、确保叫应闭环,全力以赴筑牢汛期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编辑者:wanglongwei
分享到: